欢迎来到重庆斗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重庆斗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健康环保 • 持续可靠 • 资质认证

15310924575
023-86370021

返回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频道 > 预防知识

返回列表 返回
列表

伊蚊可持续控制策略及关键技术

伊蚊可持续控制策略及关键技术 
  媒介伊蚊可持续控制策略及关键技术

  刘起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拉制所,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脸室)

  伊蚊是蚊科中最大的一属,我国比较重要的媒介伊蚊包括覆蚊亚属的埃及伊蚊( Aedes aegypti)和白纹伊蚊( Ae.albopictus)。我国埃及伊蚊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西南边境地区,而白纹伊蚊分布非常广泛,南起海南岛,北至沈阳、大连市,西至陇县和宝鸡市,西南至西藏自治区,向东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其中北纬30°以南最为常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国际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伊蚊呈现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扩散的趋势,而由其传播的传染病也随之会发生变化。伊蚊只要与有传染性的液体接触一次,即可获得感染,病毒在蚊体内复制3-15天后即具有传染性,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

伊蚊
伊蚊

  媒介伊蚊可传播登革热(dengue fever,DF)、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CHIK)、黄热病( Yellow Fever,YF)、寨卡病毒病(Zikavirus disease/ Zika fever,ZIKV)等急性传染病。基孔肯雅热目前主要在非洲、亚洲和南美国家和地区流行,主要通过媒介伊蚊叮咬传播,症状与登革热相似。在中国,基孔肯雅热长期以来是以病例输入的形式散在发生的,主要分布于云南、广东、台湾等地区。当前我国尚未报告寨卡病毒病本地病例,截止2016年6月15日,我国内地累计报告输入性寨卡病毒病21例。黄热病是由黄热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目前主要在非洲及南美洲流行。2016年1月21日安哥拉黄热病疫情暴发,2016年3月13日中国报告首例黄热病输入病例当年共报告输入性黄热病11例。我国登革热防控可所,传染病隋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形势严峻。1978年广东佛山发生建国以来的首次登革热暴发,自此以后的30多年中,登革热在广东云南、海南、福建和浙江等省份流行,四种血清型病毒均有出现。我国登革热具有典型输入性和突发性,在发生时常常表现为较大范围、较严重暴发流行等特点。近年来我国发生登革热疫情纬度进一步上升,本地暴发频率呈现增高态势。这预示我国登革热风险区域不断扩展,风险人群不断增加。尤为重要的是,2017年我国山东暴发了登革热疫情,预示着我国将有更多区域和人群面临登革热暴发高风险。

  目前这些疾病尚无有效的疫苗和特异性治疗药物,重症时可引发严重并发症乃至死亡。因此,对媒介伊蚊的控制是防控登革热的唯一有效手段2004年“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sustainable vectormanagement, SVM/sustainable vector control,SVC)理念首次提出。对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策略的最新定义为:兼顾社会、经济、生态和健康效益,开展及时、有效的媒介生物监测,对媒介生物及相关疾病做出切实的风险评估、控制规划和准备,有序地选用环境友好的控制技术和综合措施,始终实施监测指导下的媒介生物综合控制和管理,开展多部门合作及全民参与的协调行动,将媒介生物长期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策略的支持系统包括可持续的监控技术、管理措施、人力资源、财政支持等四个组成模块。病媒生物种群数量可持续控制应当按照媒介生物综合治理的原则,以信息管理为基础,以新技术为支撑,以持续发展为方向,依据生态学的原理和经济学的原则,选取最优的技术组配方案,有效控制病媒生物种群数量,以获得最大的健康、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个策略指出病媒生物可持续控制目标是获得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的最佳组合,而不是其中一种效益的最高值,此理论和策略已经推广应用于世界各地媒介生物和媒介传染病的控制方面。



回到顶部

15310924575

在线咨询

关注我们

二维码